五峰山长江大桥下,江涛中一艘拖轮急速行驶,船内运行情况通过5G传输,在岸边监控大屏上一目了然;水岸边的农村居民小区里,扫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智能垃圾箱即能识别垃圾种类,通过5G回传数据,准确处理垃圾投放;阳澄湖畔,在5G专网覆盖的蟹塘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分析数据,一旦遇到异常便动态预警……
(资料图)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水韵江苏”的“数字底座”正不断夯实。《2023年度“5G江苏”专项行动计划》中提到,力争到年底,江苏5G基站规模达22.7万座,通过实现重点场所、行政村、江河湖海水域通5G,着力推动“无线江苏”向“5G江苏”升级,打造高标准5G精品网。
连日来,记者走访南通、苏州、镇江等城市,实地探访5G在乡村治理、渔业养殖、智慧航道等方面的新应用,看各地通过“5G+”,打造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的新实践。
智慧社区:村里建起“数据大脑”和“5G电视台”
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先锋街道西侧的花园村,是一个典型的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行政村。以前,村内有散落的农居,有集中居住的小区,有农田,还有蔬菜交易市场,外来人口超过本村人口,村情复杂,管理难度大。
如今的花园村,已经是一座“安全感”满满的社区。社区出入口的车辆自动识别道闸、遍布重要路口的全景摄像头,一个个智能化设备织联起村内安防网络。这背后“指挥”全局的,就是村里着力打造的“乡村振兴一体化平台”。
“我们联合移动公司,基于5G网络,率先打造了一个村级‘数据大脑’。”循着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周继忠的指引,记者看到,平台划分为8大应用模块,包含人口管理、村级治理、监控预警调度等功能,集合监控大屏、手机、电脑、广播等多种载体,帮助村委会工作人员管理日常村务。“以监控预警调度为例,平台能够实时监控陌生车辆进入、秸秆焚烧、垃圾乱堆等事件,第一时间预警工作人员。” 周继忠举例说。
数字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而网络是数字乡村的基座。跨过长江,距离花园村几十公里外的张家港市永联村,已经开通5G基站43个,实现5G专网全域覆盖。
7月26日一早,居住在永联社区永馨园5栋的鲁先兰来到楼下的垃圾分类箱前,投递垃圾后,便在手机“永联一点通”APP上,收到了此次垃圾分类的积分信息。
原来,村里给每户居民分发的垃圾袋上都有二维码,投递后网络实时处理,获得的信用积分可以兑换礼物,如有违规投递,还可通过视频摄像头高清留痕。这样的垃圾回收箱在城市里尚未普及,而在永联村,已有100多个,覆盖全部4000余户居民的生活场所。
依托“5G专网+千兆宽带”全覆盖,永联村还有自己的“村办电视台”。在永联融媒体中心,记者看到了一个极为专业的演播室。永联村办公室主任宋世亮介绍,这是国内首个村级5G融媒体平台,并打造了全国首个乡村5G频道“永联频道”。频道每天播放永联新闻,甚至村委开会都可以直播。
“中心2021年成立,投资了300万元。”村全资子公司永联村像形传媒公司总经理任星海告诉记者,以前直播需要直播车,如今村里5G信号已全覆盖,只要摄像背着一个调制解调器大小的5G直播盒,村民在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了解村中大事小情。中心不仅对内服务,还能承接一些社会业务,为村里创收。
数据显示,去年江苏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9亿元,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447.3万户,排名全国第二,累计建成5G基站18.7万座。到今年底,全省计划每万人拥有5G基站26.7个,行政村5G覆盖率达100%,城乡“数字鸿沟”将不断缩小。
智慧农业:养殖种植更省力,农产品产销更高效
雨后傍晚,熏风和润,长天如碧。
在昆山巴城镇夏东村的螃蟹养殖基地,家住11组的养殖户邵文明打开手机上“昆山智慧农业农村管理”APP,显示此刻蟹塘“温度32.74℃,水氧浓度11.72mg/L”,根据APP的提示,开始远程对蟹塘进行加氧。
阳澄湖大闸蟹被称为“蟹中之王”,一直以来供不应求。但大闸蟹养殖条件苛刻。“蟹塘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养出好蟹。”老邵承包了110亩蟹塘,每亩能产1000只蟹,下午四五点,正是喂养的时间。养了20多年螃蟹,他感慨说,有了5G技术,通过一套太阳能水质监测系统,把传感器放置塘中,再连接打氧泵,再也不用一直盯着了,“过去养蟹进行增氧、监测水质,都是人工进行的,麻烦,监测结果有时也不准,现在都可以从手机上操作,方便多了,蟹子品质也有保障。”
在这方蟹塘上,还有一个政府安置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站,亚硝酸盐全自动在线分析仪等5台机器“人歇机不歇”,对取水口、养殖塘、排水口进行数据采集、检测和分析,汇聚到几公里外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研究院。
驱车十分钟,记者来到位于隔壁龙潭村的昆山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办公室,在中控室巨大的屏幕上,昆山各个蟹塘的实时场景尽收眼底。
这是5G+智慧渔业最生动的应用场景。2020年起,昆山组织实施阳澄湖现代渔业园区“5G+智慧渔场”项目,将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1.61万亩大闸蟹养殖,全区采用5G专网覆盖。数据显示,河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发病率降低二成,养殖户亩均效益增加350元。
“目前,全市14个渔业园区2.12万亩全面运用渔业智能化装备和智慧农业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1.95万亩。”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计华明介绍说。
5G应用,让农业有了更多“想象力”。
苏州市吴中区双湾村被称为“中国枇杷第一村”,这里的枇杷一斤能卖到100元,3年前村里就实现了5G全覆盖。在村里的枇杷种植基地,抬头,便可看见一座高耸的5G基站建在山头,这是专门为种植园建立的。种植园内,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土壤墒情监测仪、孢子捕捉仪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基于5G应用的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效率。”双湾村党委书记吴毓洲说。
高速率、低时延的5G环境,也让直播成为助农宣传的“常规手段”。工作人员介绍,“枇杷上市的时候,果园里可以看到很多人来田间地头直播,直接让顾客看我们产地的情况。”
这样的田间直播,在吴中区已经形成规模。不少“新农人”搭上了“电商快车”。
来到去年刚刚落成的吴中区优质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记者看到,在高达四层的基地内,配有10个直播间,对有意向、有直播需求的群众免费开放。主播还可以去田间地头,利用“神器”——中国电信高清直播一体机,实现四个平台同步直播。
基地内还有阶梯培训教室,开展常态化直播培训。“我们计划每年培育本地直播人才200人,打造更多助农带货‘达人’。”基地负责人徐亚婷说。
智慧水运:船岸数据实时交互,长江运河有了“千里眼”
五峰山长江大桥下,长江滚滚东流。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的镇江港,是重要的江海河、铁公水联运综合性港口,江面上24小时不断有大型船舶往来。
登上“镇港拖6001”号拖轮,驾驶舱内,船长前方的屏幕上,显示这艘船舶运行的情况,“以前使用4G网络,受网络覆盖面和岸边不同城市基站布设问题,很难实现现场作业视频流畅传输。”船长感叹,现在整个江段岸上都部署了5G基站,船上也加装了终端,设备运行、船务管理等情况都能实时回传到岸上的管理中心了。
去年7月,镇江港务集团轮驳分公司接入了中国移动的5G网络。在先后解决5G全国漫游访问内网、4G/5G信号自动切换、5G终端断线自连等技术问题之后,终于实现了船舶位置、航速航向实时信息显示,设备工况和船舶能耗数据采集,以及作业现场视频多画面、高速度传输,真正让船、岸之间信息得以实时交互。
在机舱会议室内的船舶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着全船的16个空间画面,温度参数等在画面可以实时显示。“这些都是可感温监控摄像头,一旦温度过高会实时报警。”镇江港务集团轮驳分公司设备经理冀鹏介绍说。下午4:48,记者看到,机舱室的温度显示为44℃,船员笑称,“这是正常温度,以前每次下机舱都是一身汗,现在不用遭罪了。”
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不只长江,还有运河。
沿着长江镇江段进入京杭运河苏南段,要通过“江南第一闸”谏壁船闸。7月27日傍晚5:20,记者来到谏壁二线船闸时看到,来自山东、安徽等地的船舶正在排队过闸。
“我们在运河航段部署了摄像机、AIS基站、能见度仪、气象仪、流速流向仪、交通量观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一系列外场感知设施设备,在42.6公里的运河段进行实时数据监管,一个基站在无遮挡情况下最远可以覆盖3—5公里范围。” 镇江移动集团客户部交通行业经理薛文骏说,该项目去年11月已完成初步验收。
船闸一侧的运调楼船闸指挥中心内,记者看到,该航道外场系统搭载的视频功能对船舶的航行及两岸基础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着全方位动态监管,“通过系统可以将过闸、气象等信息推送给船民。” 薛文骏说。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如今,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的镇江岸线上,在5G技术的加持下,“智慧水运”正在不断塑造“水韵江苏”新形象。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