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遇上了好时代,享受到好政策,2019年,我在自家创办起塘园庄食品坊,专门加工、销售粽子,当年,便加工粽子20多万只;2021年,我的作坊纯赢利15万元;2022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收入也达到七八万元;今年我准备收入翻番,让生活好上加好。”临县前青塘村村民刘继兰感慨地说。这只是临县抓巩固促衔接聚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制度,抓巩固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越来越好。2022年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配套设施和就业帮扶车间改造升级,继续推行防返贫保险保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完成技能培训5332人,整合资金3.89亿元,实施项目188个,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成粮食种植117.59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2万亩、红枣保险9.49万亩,打造肾型大豆、绿色谷子、酿酒高粱3个万亩杂粮基地。建成玉坪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城庄2000万棒工厂化标准菌棒生产基地。全县生猪出栏产能达到100万头。新增省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龙头企业11户、农业产业示范园区8个;临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列为全国41个大豆科技自强行动示范县之一;安业乡前青塘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亿元村,三交镇正街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临县红枣、青塘粽子、枣木香菇入选2022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巩固脱贫成果是底线,推进乡村振兴才是目标。”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有喜表示,“今年,临县将把更多的心血向农村倾注、更多的资源向农村汇集,把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作为重要抓手,守牢底线、促进振兴,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守牢返贫底线是重点。临县将继续用足用好巩固成果5年过渡政策,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化保障长效机制,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小额信贷、教育帮扶、民生保障、防返贫保险等举措落实。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做到监测快、帮扶准、退出严。特别是重点关注收入低、连续两年不增反降的脱贫群体,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把准特优方向是持续实施农业产业“特”“优”战略的关键。临县全力打造“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全面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在培育红枣新业态方面下功夫,在沿黄乡镇建设高标准科技示范园2万亩,在兔坂、克虎等乡镇嫁接改良酸枣5000亩,大力培育壮大各类红枣新业态,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在壮大种植新基地方面下功夫,继续实施城庄特色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恒温养菌基地和2000万棒菌棒加工厂,加快城庄香菇脆、有机肥、生物质燃料生产项目和小马坊千亩食用菌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发展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新产业,力争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稳定达到3000万棒,打造白文至城庄集中连片特色产业示范区。在拓展养殖方面下功夫,推进白文畜牧养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铺开年50万头生猪屠宰线项目,发展年生产10万吨红枣饲料企业2户,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全省重要的养殖产业基地。在创建特色新品牌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品牌创建和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培育创建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进一步打响“青塘粽子”“枣花蜜”“枣芽茶”“枣木香菇”等特色品牌。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临县在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以更高标准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记者 康桂芳)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