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云端有个支教课堂

时间 : 2023-04-06 11:54:34 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支教帮扶方式

云端有个支教课堂


(资料图)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云支教”成为一种新的支教形式。它既是对传统线下支教的创新,也为支教公益行动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来,各地积极拓展支教帮扶方式,架起“云端桥梁”,分享优质资源,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收获成长。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参与到“云支教”中,他们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将知识和陪伴送到偏远地区孩子们的身边。

“我喜欢和支教的姐姐们聊天,感觉很亲切”“屏幕上的支教老师教得好,我对画画更感兴趣了”“我要努力学习,以后也要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小的云端窗口,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了追梦未来的自信和勇气。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云支教”方兴未艾。这一方式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实中专业支教力量不足、覆盖面不广、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如今,许多师范生、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志愿服务的力量都参与到“云支教”当中,为支教公益行动注入新鲜血液,给孩子们带来教育的一阵“春风”。

云端见面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陪伴

又到了和“云支教”老师视频的时间,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九年制学校四年级学生汪曾海,满怀期待地打开手机。手机的另一端是陕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叶思童。

“前两天我去爬山了,我们这风景很好,有空来找我玩”“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一只小鸟竟有这么大的勇气去挑战大海,我觉得很感动”……寒假期间,叶思童和汪曾海做了两个约定:一是一起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每天4个章节;二是每天运动半小时。

每周一三五日的晚上,都是汪曾海与叶思童的“见面”时间。“虽然只是云端见面,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开心与烦恼,我们都会彼此分享。”叶思童说,“刚接触的时候,曾海叫我‘叶老师’,后来慢慢熟悉了,我就成了他的‘叶姐姐’,这种感觉十分幸福。”

上学期末,在学校众多的假期社会实践中,叶思童选择了“一起云支教”项目。经过选拔和培训,陕师大150名志愿者与城关镇九年制学校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支教帮扶活动。

“我们希望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己专业所学,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运动,一起寻访家乡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让大学生们不断提升水平,体悟家国情怀,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陕师大团委老师朱宏伟介绍。

“在与汪曾海妈妈的沟通中,我发现,‘云支教’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叶思童说,“在农村偏远地区,家长的文化程度往往不高,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没有办法合理化解,有时候可能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云支教’搭建起支教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很有帮助。”

“相比于普通支教,‘云支教’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陪伴。”对叶思童来说,虽然“一起云支教”项目暂时告一段落,但她和汪曾海的联络不会断、感情不会断。“我们会一直保持电话联系,有任何问题,我都会倾全力相助。”叶思童说。

据了解,“一起云支教”大学生服务乡村教育公益行动2021年正式启动,计划联合100所高校,招募1万名大学生,通过在线教育培训,为乡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老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远程服务。

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探索求知的种子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的书法作品赏析、清华大学天文学博士的天文之旅、中央美术学院青年画家的简笔画创作……很难想象,借助网络的力量,这样的课程,竟开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辖区内各小学及教学点。

“孩子们十分期待每周四下午的‘云支教’课堂。”高岭镇中心学校校长韦登说,“老师们的讲授内容广博、形式生动,孩子们因此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也在心中埋下了探索求知的种子。”

谈起开展“云支教”的初衷,高岭镇加全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燕辉说:“扎根乡村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近年来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素质拓展课程依旧匮乏。”

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陈燕辉想到,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中,不少人有支教经历,参加工作后也还在关心乡村教育。“能不能借助互联网,把二者结合起来,把外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于是,他提出了“云支教”的想法。

受陈燕辉邀请,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副教授赵延风不仅成为“云支教”的一名老师,还担任了“云支教”项目的顾问,参与设计课程。“我们设计了涵盖国学、书法、音乐、古诗词、语言表达、礼仪、科学等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希望能够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浸润他们的心灵。”赵延风说。

“老师是新的,知识是新的,上课方式也是新的。我们了解了孔子、云游了故宫、接触了笔墨纸砚,这样的课程我们很喜欢。”加全小学学生韦梦素说,“我以后也想去北京上大学。”

“‘云支教’讲授的内容是对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对教师教学也很有启发。”都安县安东小学校长黄昭华说,“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把‘云支教’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固定课程,在全校30多个班级开展,并要求老师也认真听讲,课后带领学生做延伸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陈燕辉介绍,目前,“云支教”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事业单位的学者、老师建立起联系,并在项目管理、规范化运营方面得到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针对乡村教师的课程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云支教”逐渐步入正轨。

推动“云支教”长期化、科学化、常态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帮扶带来了更多可能,如今,“云支教”以更多的方式在各地展开——

为解决偏远农村薄弱学校音体美等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问题,甘肃省实施“‘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刚性要求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优秀师资的现实需求双向对接,既拓宽了师范院校实践的渠道,也为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透过屏幕,我能深切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我想尽我所能、倾己所学帮助他们。”参与支教的大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一对一云支教”基础上,岭南师范学院推出“四点半云课堂”服务活动,与数所乡村、海岛中小学校结对,进行组团式帮扶。学校遴选优秀大学生宣讲员,以每周1至2次的频率,为结对学校的学生开讲党史知识、安全健康、劳动实践、法律常识等线上课程。不少结对学校的老师表示,乡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存在短板,“四点半云课堂”令人期待。

青岛大学七海公益云支教服务队,采用学期中线上+寒暑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对受助学生提供持续帮助。在其云支教服务平台上,志愿者的特长、特点信息像“菜单”一样,面向注册的受助学生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者。孩子们说,“支教老师不仅能讲学科知识,还有亲情陪伴、心理咨询等,我们很喜欢。”

“云支教”不受环境影响、不受空间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偏远地区孩子们的身边,这是对传统线下支教的创新,也为支教公益行动打开了更多可能。

下一步,如何推动“云支教”长期化、科学化、常态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师张玉荣认为,“云支教”应在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对口帮扶机制、与当地教师团队协作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实现更大价值的突破。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